(1)宽度及厚度偏差
原料带钢宽度偏差是指带钢全长内偏离公称宽度的数值,实际生产中带钢宽度往往是中间窄两头宽,有时中间窄得剪不着边,两头宽得剪下的毛边超过了允许宽度。当带钢宽度过窄时,剪边过窄,在带钢中心出现偏离时,可能出现空过圆盘剪而造成空剪窄尺。
热轧带钢的厚度。由于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不均匀和张力波动,通常头部较尾部厚0.15~0.20mm;有时由于操作方面的原因,带钢某段出现一边厚一边薄,或一段厚一段薄的现象,或者出现带钢全长超厚现象,这些都会给冷轧造成困难。因此,对于不同厚度的原料带卷,其厚度偏差都有具体的要求,例如带钢厚度小于3mm时,厚度偏差应为±0.20mm;带厚为3~5mm时,厚度偏差为±0.24mm;带厚大于5mm时,厚度偏差应为土0.27mm.
(2)夹杂及氧化铁皮压入
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,从外观看较容易发现,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采用酸洗的方法多数是不易清除掉的;轻微的夹杂和氧化铁皮压入,即使能够酸洗掉,但会造成其他部位板面过酸洗,氧化铁皮压入较重时酸洗后板面会出现鱼鳞状花纹,个别情况将会使板面留下坑痕,冷轧后因坑痕扩大而造成废品。
(3)划伤
原料表面出现超过厚度正负偏差一半深度的划条称为划伤。这种缺陷在冷轧过程中不易消除,最终会导致成品板带降级。实践证明,当原料表面存在不大于厚度正负偏差一半的压痕、发裂、麻点、划伤、凸泡及轧辊网纹时,在40%的冷轧压下率轧制后基本上都可以消除。
(4)气泡和结疤
气泡和结疤是指从外观上不易被发现的两种缺陷,它们只有当原料经过酸洗后才暴露出来。气泡呈现为孔隙或裂缝状态,结疤呈现为凹坑状。经过冷轧之后,这两种缺陷都不易被消除。
(5)边裂
原料热轧过程中由于工艺原因造成板边出现裂纹或小裂口,严重时会在边缘全长出现锯齿状裂边。有锯齿状裂边的必须在纵剪线上先剪边再酸洗,以免边部刮伤酸洗线设备。有裂边的原料在冷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断带、板边掉渣损伤工作辊、造成板面压痕等,严重影响表面质量。
(6)脱皮
连铸板坯表面处理不彻底,存在氧化皮或表面不平,在轧制时局部达不到其深宽比要求是导致脱皮的主要原因。脱皮沿轧制方向呈舌状或线状分层,脱皮部位根部明显发黑。冷轧时表面脱皮容易粘辊、层叠,引起抽带、压痕等对轧辊损害严重。脱皮轻微时可以通过修磨处理再冷轧,通过修磨处理不掉时应做废品处理。
(7)边部或中部浪形
原料存在边部和中部浪形,是热轧产品的缺陷。它往往是由于在热轧过程中两边或中间与两边压下量不均,轧件加热不均匀,而使纵向延伸不均匀造成的。使用具有这样缺陷的原料,是难以冷轧出高质量成品的。特别是有这样缺陷的热轧带卷,在连续机组上运行时,浪形下部表面往往出现新的划伤,如果浪形严重时,在剪边后还会出现多肉和卷取后出现端部松紧不同等缺陷,在冷轧过程中出现跑偏、轧皱和轧制不稳定等现象。